對很多中國考生而言雅思口語都像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那么我們要怎么克服雅思口語障礙呢? 一:無話可說 剛接觸雅思口試的一些考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考試中,被問問題時,左思右想不知如何作答,于是便以沉默回應。同時對面的口語考官也秀出一張poker face(冷酷的面龐),對考生冷漠的表現不予理會。此時,恐怕整個考場的空氣都要凝固了。 出現以上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思維短路,而導致思維短路的因素又主要涵蓋兩個層面:對口語考試話題“熟悉度不夠”及“思路單一”。 面對 “熟悉程度不夠”,考生可以主動尋找素材,比如上網查詢或大范圍閱讀。這是一項需要考生長期積累才可解決的問題。 而面對“思路單一”,則建議考生答題的時候換種思考方式,比如在回答Do you think flowers are important?這個問題時,多數新考生會直接回答Yes, I do./No, I don’t, because…because…because…”這里之所以不斷重復because這個詞,是因為想不出要如何擴展回答。但如果我們換種思路,比如反向思考If there were no flowers, what would be like? (如果沒有花,那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也許,看到這兒,你會有多的觀點敘述花的重要性。再比如,回答How often do you eat chocolate?這個問題時,對于現在不喜歡吃巧克力的人來說,直接解釋恐怕有點兒困難,因為很多時候,不喜歡一些事物并沒有任何理由。但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問題,也許又可以讓自己變得健談起來。比如現在我很少吃巧克力,可能一年內只吃一兩次,但是小的時候幾乎天天都吃,尤其是XX口味。See?結合自身情況對比不同時間的特點,又可以拓展問題了。 總結一下,在初期備考時,如果碰到難題,直接解釋不了,不妨換種思路想想,也許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二:邏輯混亂 考生在口語考試備考中的第二大障礙是邏輯混亂??忌鷤兊母鞣N“神邏輯”,經常令聽者感到頭暈目眩。這里所謂的“神邏輯”,通常是指由于連接詞、代詞等使用不當而引起得邏輯不清。首先我們來看看錯誤 多的連接詞。考生們用得 多也錯得 多的是because和so。請看以下幾個例句: 1. 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because my parents go to work every single day. 我周一至周五上學的原因是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要上班。 2. The teacher told me this website, so I use it twice a week. 我每個星期使用兩次這個網站的原因是老師推薦的這個網站。 個例句中的邏輯混亂體現在上學的直接原因可以是學校是社會的一角,去上學可以了解并學會融入這個社會,也可以是上學可以讓我們科學化的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應是爸爸媽媽也上班,雖然這可能是有些考生的理由之一,但不一定符合主流的邏輯思維,也就是考官的評分思路,所以也就無法形成so和because的關系。 同樣在第二個例子中,使用網站的原因應該是網站的內容或功能不錯,而不是因為老師推薦的,老師推薦的網站也有可能不好用,這之間又不能構成直接的因果關系,而如果考生在表述中用了so或because強制將其形成因果關系,就會出現邏輯混亂。 另外,除了代表因果類的連詞會被混亂使用之外,轉折性連詞的使用對一些考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比如,有些考生會把while, whereas和but的意思相混淆,雖然三者都有轉折之意,但but的轉折意向為強烈,而其余兩個單詞一般用于平行對比。請對比下面兩個句子的含義:1)Talking of sports, most girls enjoyswimming; while/whereas most boys like playing football; 2)Talking of sports, most girls enjoy swimming, but s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在第二個句子中,明顯強調的是“她喜歡踢足球”,而個句子僅僅是平行對比男孩女孩喜歡的運動而已,并沒有特別強調某個人的喜好。 后,個別代詞的錯誤使用也會讓聽者感到無比費解。有學生前一句中講到I love novels,結果后半句中出現了it’s really interesting,不知道這里的it到底指代的是哪一本novel。還有同學剛說完people如何如何,后面又出現了it…居然把人變了屬性,而且還將各類人統一變成了it…,聽者表示實在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不論怎樣,多數情況下都是代詞it惹的禍,所以要格外注意它的使用。 了解了上述各種“神邏輯”,相信各路烤鴨們都能在備考時特別注意連接詞和代詞的含義及其使用方式, 終可以讓考官理解清楚我們的邏輯。 三:語意混淆 如果你已經跨越了雅思口語的第二道坎兒,那么恭喜你,離成功不遠了?,F在你基本上可以和外籍考官侃侃而談,而且你的思路清晰,對方可以大致跟上你的節奏。BUT有時候,對面的歪果仁還是會認為我們國人講的英文有點兒晦澀難懂。 首先看三個中式英語表達: 1. relax myself 2. make hard efforts 3. …this subject is close to money 在英文中,“讓我自己很放松”只有relax me這種說法,沒有relax myself這么一說;“付出了辛苦的努力”一般在英文中叫做make a lot of efforts;而“一個離錢很近的專業”在英文中并非翻譯得那么直接,說成…learning this subject enables me to earn more money會合適一些。 除了各種中式搭配錯誤,還有些詞義相近的表達也容易用錯。比如,在I visited some sightseeing和The Great Wall is a famous building這兩句話中, 因為某些單詞理解偏差,導致聽者有些困惑。句中sightseeing表示“觀光”,怎么可以visit呢?一般 常見的搭配是go sightseeing;第二句里building一般表示“有屋頂和門窗的建筑”,而萬里長城顯然是不符合這樣一個特定含義的,只能用structure來形容。 想來,之所以我們在講英文時會令英美人士感到費解,很大程度上是緣于母語以及漢英字典的影響。 一方面,中文和英文是兩種不同的語系,很多措辭都不太一致,同學們總是習慣于逐字將中文意思翻譯成英文,導致出現諸如relax myself或learn knowledge的說法; 另一方面,每每在漢英字典里查到了某個英文表達,多數同學會全盤接受,但其實一個英文單詞在不同場景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有時雖然漢語意思相似,但用法及英文含義卻不盡相同。比如前文中提到的structure 和building,雖然在多數漢英字典里兩個詞都被翻譯成“建筑”,但其實用法還是有點兒區別的。 所以,建議同學們查完漢英字典后,再把相應的單詞放到特定情景下(比如用英英字典)double check一次。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