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基礎到文化背景,新SAT對學生提出了高綜合的要求。閱讀單項成績超過650分,才意味著在申請中有實力申請美國前50的大學。利用假期打好SAT基礎,是一個很明智的策略,有利于為接下來的申請節省時間和精力。 一、閱讀 “背”單詞 誤區:“背”打引號是因為現在很多人記憶單詞的方法不對。背單詞是沒有捷徑的;背單詞需要盡可能多得記住英文釋義:背單詞要每次大量,不斷重復。 正確姿勢: 1. 多記憶單詞的英文釋義。英文釋義對一個詞的解釋加精準到位,有利于我們理解不同單詞的細微差別。 2.“每次大量,不斷重復”。具體來說就是每天把單詞過一遍(過:看一眼單詞,腦中回憶釋義,然后再看釋義,接著立馬看下一個單詞;千萬不要糾結在一個生僻詞上太長時間),連續過十到十五天。這之后大概一兩個月,單詞的意思都不會忘記(不要忘記復習)。長期備考的同學要做的是每隔一個周期就完整地復習詞匯。 迷信技巧 誤區:CR有沒有技巧可言?是考試都會有技巧,但是不同的考試對技巧的依賴程度不同。 當你把時間都花在學習那些解題技巧的時候,你的讀寫能力真的有所提高么?你真的能好得適應未來緊張的大學生活了么?顯然知道怎樣一眼分辨出眼前這道題是修辭作用題還是觀點互聯題對你的大學生活不能起到任何幫助。 從這些技巧本身來談一談:概括地說就是先把題型分類,然后給每種題型一種解題技巧。舉個栗子:題目里有關鍵詞“tone/attitude"劃分而來的語氣態度題,此類題重點在于多找“形容詞”和其他能代表人物或作者態度的詞匯。 往往這些技巧會配以一篇非常有針對性的文章進行講解,但是當放在另外一篇文章,你就發現光找形容詞就沒有效果,這時你可能還需要找相應的副詞。當你發現把文章中的形容詞和副詞都要找一遍的時候,做題效率又很低。你就會安慰自己說:是不是熟練度不夠,要多練習做題,效率就高了。 但是真相是:在CR中能表示人物或作者語氣態度的根本不是個別的幾類詞匯,而是全篇文章的任何一處都有可能的,甚至可能是與出題句離得很遠的一個時間狀語從句。所以單單練習做題技巧不會對正確率有太大幫助(卻浪費了精力)。你所要提高的是看懂然后記住整篇文章的能力。切勿本末倒置。 正確姿勢:技巧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記住,前提是“錦”,我們在備考中以研讀真題文章來提升閱讀能力為主,而非學習花里胡哨的技巧,忌本末倒置。 刷題/模考 誤區:SAT都是考察英語能力的考試。要提升分數,必須先提升能力。那么要提升CR分數,就要提高自己的Critical Reading能力。刷題是不能證的。原因:在刷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閱讀文章的時間是少部分,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解題上。 比如:一篇約80行的長文章花費約15分鐘。其中,閱讀文章的時間大概是4分鐘,剩下的時間全部都是解題的時間(一分鐘每題是要證的,因為題目中的每個單詞都很關鍵)。也就是說刷題的時候三分之二的時間其實都花在了解題上,真正可能鍛煉到閱讀能力的時間只有三分之一而已。而解題是不能幫助你提高閱讀能力的。 在解題的過程中,步是要回憶文章中講了什么,第二步再仔細研究題目中的評述正確與否。但是大部分迫切需要提高CR的同學,步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因為讀完文章以后,文章的內容在腦中已經千瘡百孔了。 然后,第二步,同學就不得不拿著這些關于文章的殘缺的,不正確的記憶,來看題目,然后就開始糾結了。到底應該選什么呢?糾結了一百年, 后選了個感覺有點對的選項,一對答案,錯了。 正確姿勢: 1.訓練完成的文章記憶。對大部分本身英語不是特別優秀的學生來說,提高CR要做的步就是訓練自己看完文章有正確的完整的記憶。步做得好了,第二步要做對就水到渠成了,畢竟CR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考察在大部分中國學生面前是小菜一碟。 2.模考要適度。模考和刷題有些類似,但是很多人是希望把模考當做“適應考試節奏”的訓練。我覺得這個出發點很好,但是也不用天天模考。模考幾次后,如果能力已經不錯了,分數應該是很穩定的。SAT是個精心設置的標準化考試,考試難度不會出現巨大波動。 二、語法 SAT語法從根本上并不單單是對語法知識點的測試,而是對一個人溝通能力的考察,看他能否在相對來說比較短的時間內用 簡潔的語言, 有條理的邏輯讓他人理解其話語的真正內涵。所以,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了SAT語法考試的兩個核心: 1.正確性。例如:平行對稱,主謂一致,比較級,倒裝,虛擬,省略,從句等等這樣的語法規則。 2.有效性。例如:簡潔性,邏輯,書面語等用法。 正確性和有效性的關系是,正確性優先,也就是說哪怕一個句子再簡潔,邏輯再正確,只要有上述我說的正確性錯誤,那么就不可能選為正確答案。 海外高中或國際班的學生語法基礎比較薄弱,有的根本不懂語法,有些孩子甚至連賓語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往往這樣的孩子反而比較容易接受我的語法學習方法,從而再短時間內獲得提升。頭腦空空如也未必是件壞事,因為這意味著什么都能放的進去。 現在阻礙大家獲得語法的兩大障礙是: 1.錯誤的語法做題習慣。例如:拿道題目以后即開始進行句子結構和語法成分分析。 2.缺乏對于基礎語法知識的了解積累。憑所謂的語感做題。要知道SAT語法考的是極其嚴謹的書面語表達,為的就是能夠讓人在正式場合使用的時候降低互相之間的溝通成本,從而減少誤會產生的可能性。在以后的社會活動中,在某些情況下語言造成的誤解是無法挽回的。 在如此嚴謹的規則面前,感覺往往是靠不住的。但是,有同學可能會問,在SAT語法考試中不被接受的某些傳統語法規則是不是可以用在SAT/TOEFL作文里,我可以非常斬釘截鐵的回答你,完全可以。所以由這點也可以看出語法考試的特殊性。 這里我提出2個應對措施: 1、培養做題時的考點意識。 什么叫考點意識,就是能夠對題目中涉及的知識點能夠做到快速識別。從我多次SAT的考場經驗以及對歷年語法真題的分析來看,一張試卷上的語法題會有好幾道題同時指向同一知識點的現象司空見慣。 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先分類熟悉以下SAT語法常考語法點:平行結構,比較級,主謂一致,分詞邏輯主語一致性,三種錯誤句子類型(run-on,無謂語,雙動詞)各種從句(主要是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虛擬,倒裝,省略,修飾,四類詞(動詞,代詞,形容詞/副詞,名詞)加上我總結的12點語法傾向性原則,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后要達到的結果是,看到一道題的劃線部分就知道這道題的考點是什么。 例如:劃線部分有and考平行對稱,有it考代詞指代,有不完整句子開頭考邏輯主語的一致性,然后用相應的語法知識來解題,或者看到某個選項中或劃線句中的錯誤表達,例如:being+n/adj/adv; this單獨出現等要做到快速識別。 在SAT語法題中,有80%以上的題基本是不用看懂句子意思就可以做對的,從這個側面也可以看出考點意識的重要意義。但前提是同學們要對各個語法點有一個全面,正確的了解。 2. 語法題不在“刷”,在于“總結”和“精做” 其實,“刷題”是我另一個不太喜歡的詞,在我的理解中,“刷”有粗略,籠統之意。而“刷題”則給我有一種做題人在做題時,追求數量,不求甚解之感,久而久之,讓我感覺刷題相當于在揮霍真題。 在我的SAT語法課堂上,我通常的做法是,除了上課正常的知識點和語法原則講解外,待學生每做完8套題后,會讓每個人編輯屬于自己的錯題集,回去再做一遍。 同時,在做題過程中將每道題的語法點寫在題目下面加深印象,因為不排除遍做的時候有同學是粗心所錯,并非真正不會,這種情況下,第二遍錯題有提高警惕之效,如果有不會的或者第二遍還錯的,就要重點講解整理。 這樣一來,在上考場之前,學生在語法部分只需要有兩樣東西即可: 一是個性化錯題集2本; 二是語法總結手冊。 反復琢磨錯題和語法規律,能大大提高效率,特別是同種類型的題目屢次犯錯的學生,會印象尤為深刻。所以,語法題不在“刷”,而在于“總結”和“精做”。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