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gmat考試的過程中,眾位考生必定得經歷模考這一環節。于是,模考軟件的選擇,就成為了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題!
1、Prep gmat考試提供的免費備考軟件。gmat備考的王道,哪怕你后面幾個軟件一個不用,這個必須得用。考生可以在備考前先做一次,主要測試自己的實際水平和適應一下機考的方式,只看過程,不必在意結果。然后到考前一個月左右再模考一兩次,這次主要是檢驗自己的備考效果,查漏補缺。這一次不僅看過程也要重視結果。對做錯的題目要認認真真地分析,然后進行歸納總結,爭取以后不再犯錯。 2、Kaplan 是美國很大的gmat輔導機構開發的軟件。Kaplan的模考題目質量還是可以的,在盡量模仿prep的思路,模考的界面和實戰的界面也非常相近,但考生普遍反映題目難度比Prep要難。因此,考生對于模考成績可作為參考,不必過于在乎。大家在用的時候注意這一點,只要認真對待,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就好。 3、《ETS gmat POWERPREP 3》 該軟件的界面與真實考試的界面完全相同,可以用來觀察、適應題目的出現方式(字體大小,每行字數[特別是閱讀行數的差異]、滾動條等。里面的題大部分都是prep和OG的老題。考生可以拿這個檢驗一下自己復習了多少,記住了多少。此軟件評分略偏高,可以用來增強信心。 4、GWD 網上的版本有好幾個,不管用哪一個都沒問題。GWD的閱讀和邏輯加符合真實考試的感覺,應該好好練練。建議GWD在考試前一到兩個月內,一天做一套,把握住pace(做得太早有點浪費,這套題的確不錯)。另外,GWD的題目難度沒有體現prep中的梯度性,整體偏難,考生要有心理準備,正確看待模考成績。 拓展: 關于模考之后gmat考試成績的審視 1、模考后要注重分析結果。 對于gmat考生來說,模考是整個備考過程中相當重要的環節,通過模考,考生能好的認清自身實力,對于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有為明確的了解。可以從四個角度進行,分別是S(強項)、W(弱項)、O(潛力)和T(威脅)。 S – 擅長科目,一般能達到的平均成績是多少,是否穩定。 W – 薄弱項,經常會犯哪些錯誤。 O – 提升空間,哪些薄弱環節提升空間或提高可能性大,重點攻克。 T – 影響成績的科目或因素有哪些,怎樣盡量減少這些方面的影響。 通過這種分析方式,考生就能為清晰的認識自己,有的放矢的做好針對性復習和加強練習。 2、模考后要重視錯誤,做好記錄。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